米目家如何挤掉价格水分,白菜价卖优质眼镜?

虽然电商早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红海,但眼镜类垂直电商却还没有黑马突围而出。虽然望客、LOHO等传统眼镜店拿到巨额融资进军眼镜电商,但模式还是沿袭着传统电商模式一贯的老路子。同样作为垂直类电商,根植广州的眼镜品牌米目家成了一道清流,今年7月中上线了PC端官网,手机端商城也将配套上线。

挤出眼镜价格水分 还原性价比

“只要质量好,是不是大牌其实并不十分重要。” 米目家品牌总监钟雪莹介绍了米目家诞生的消费趋势背景,“这种消费理念类似当今社会对小众歌手的钟爱,越来越多人渴望听到纯粹的声线,并不在意歌手是谁,是否出名。”

这样的思路,与MUJI在日本的爆发式发展十分相似。经历了对品牌的疯狂追逐热潮和8090后新生代受教育程度的快速提高,人们对停留于表面的所谓大牌的的热度慢慢降低,转而追求更高的品质。也因此,品牌风格冷淡、却注重产品质量的MUJI风靡至今。

“要么低价却次品充斥,要么质量OK却价格畸高。”佩戴眼镜多年,钟雪莹的个人经历也代表了大部分消费者在甄选眼镜时面临的难题。白菜价与有品质感的眼镜从来都是“鱼与熊掌”的关系。

事实上,大多眼镜产品均如此。品牌眼镜的市场定价=原材料成本+加工成本+渠道费用+品牌价值+税费等。先期从出厂到抵达消费者,仅商品流通的渠道过程中会有1220项的成本增加环节,加价率达到8-12倍。眼镜行业的暴利一贯让大家震惊,米目家团队开始思考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控制商品零售中的成本,挤出虚高的价格水分。

主攻优质产品 直接连通用户和制造商

米目家试图打造极致用户体验,着力于两点:1、优选的商品;2、市场价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价格。米目家的目标是让消费者能将两者兼得,能以白菜价享受到优质眼镜带来的品质感。具体实现路径类似M2CManufactory -to- Customer, 用互联网短路所有零售中的成本,直接连接工厂和消费者。

镜框和镜片的生产商均由米目家进行筛选,不仅选定大牌眼镜的御用制造厂,与大品牌采用同等的材料、做工,并根据成本定价消除品牌溢价,挤掉了大量的广告公关成本,摒弃传统销售模式因各级经销商、商场专柜等产生的费用,真正做到最终以高性价比到达消费者手中。

决定选用最高性价比厂商的背后,是米目家改变传统眼镜业的决心。 “很多眼镜在品质方面的细微差别很多消费者无从察觉。”钟雪莹以镜片为例,很多消费者在眼镜店配镜的时候尝尝被以次充好,因为非业内人士,往往无法辨别镜片的质量, “就像球面镜片和非球面镜片,有些用户追逐低价,但低价的代价就是被配上成本极低的球面镜片。球面镜片的视物环境是略为扭曲的,现在已经被逐步淘汰了。但一旦用户习惯了扭曲的视野,换回现在普遍的非球面镜片却不习惯。这是一种让人无法忍受的恶性循环。”

米目家的团队走访江浙一带的镜片制造商,最后选定了国内有三十年生产经验的镜片厂家作为供应商。“国内的制造水平其实不低,只是厂家往往只管生产,没有能力做品牌。但实际上国内镜片的质量,与大牌镜片的质量相比毫不逊色。”米目家选择的厂家年产量达到百万片级别,首先从镜片和镜架的质量上把好关,让消费者在选择米目家的时候免除后顾之忧。

根据数据随时调整 做“快时尚”电商

必要商城的毕胜就曾表示,库存这个问题如果不消灭,零售业好电子商务也好,未来很难生存下去。未来应该是靠互联网的数据,靠用户的喜好和选择来驱动商品的生产,用白菜价买优质品。

米目家也采用M2C模式,不过在此基础上更添加了“快时尚”基因。从选定货品到下单生产,米目家都根据消费者需求与销售预测等理性规划,利用互联网后台数据分析能力,参照历史数据,找到消费者的共性需求。而且货品更新速度快,以小批量、高频次为原则,不像普通的眼镜电商,采购一次眼睛架能卖一年。

“现在的眼镜电商很大程度还是走老路子。进货,压库存,卖不掉的库存成本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。”钟雪莹认为去库存才是互联网时代的王道,米目家不仅调低了眼镜的价格,还加快货品流通周期,镜片与镜架一起出售,同时把SKU降下来,只做受欢迎的热门款。这样不仅能在减少库存的同时控制住整体的产品质量,也能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品质更高、性价比更高的眼镜,这样才是用互联网的办法达到共赢。

(来源:搜狐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