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互联网+”环境下的眼镜产业

文 | NOVA VISION董事长兼执行长 | 王智民

我说我们永远追流行,去年O2O热就谈O2O,今年就谈“互联网+”吧。其实这几年来我们不断地在追求,要分享的还是心得。我们讨论任何问题之前一定要把历史趋势跟以前状况都分析清楚,然后再看看在未来的状况里面的一些信息和环境到底是什么,这样我们才有办法真正地分析,我们到底面对的未来是什么?

我们今年不断在探讨的还是分析前面两三年,我们这两年开经管会内部在讨论的事情。我们五大类别发生了什么变化?在太阳眼镜线下零售的增长,基本上是停滞,甚至下降的。隐形眼镜跟药水也受到天猫医药馆的平台大规模冲击。当我们失去了高频率的东西以后,进店的客流就下降了。其中很大一块原因就是隐形眼镜的消费者流失到线上去了,太阳眼镜更不用讲了,两级化。

天猫这个平台相对复杂,有很低端也有很高端的,当然刚才提到了假货充斥,也是一个天猫恶劣的情况。很多互联网新兴年轻人创业的品牌,太阳眼镜的品牌出来了,我最近认识一个好朋友,是音米CEO,包括他现在在做配光镜了。所以从传统零售的角度来讲,我们要面临一个大问题,五大类我们已经失手三大类,隐形眼镜和药水被互联网打趴了。

大镜片、隐形眼镜和药水,跟国际厂商开会,他们都讲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,没有错,为什么?渐进多焦点镜片在中国交易量低于1.5%,但是以我们现在的人口结构,渐进多焦点镜片金额超过60%,人口老龄化社会来临的时候,就是渐进多焦点大规模爆发的时候,这就代表渐进多焦点功能性镜片要大规模发展,但是非常得少,其实中国的近视人口里面有38%到44%有散光,但是散光隐形眼镜的销售可以忽略不计。为什么?因为在亚洲,特别是在中国,中国的整个眼镜市场是,全部以交易驱动的市场。更直白一点就是打折打出来的,我们这个市场就是靠打折靠促销,靠做一些花俏的东西把这个市场做起来,但真正很成熟的市场,尤其是在镜片隐形眼镜跟药水这个领域,一定是专业驱动的市场。

我们最近也在解剖,我们初期在创业的时候,每一家店都有配练习生,等抛弃型眼镜大规模起来,我们发现我们变懒了,我们的店不再配练习生了,因为消费者将来就跟你讲,我要强生等等多少度,一次来几盒,谈谈钱付完就拉倒了。因为我们要求效率跟速度,我们就这么简单很开心地完成了这笔交易,这笔交易花了两分钟的时间。但隐形眼镜是医疗器械,是戴在人眼球的表面上,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对消费者负责,应该要不断地提醒他,如果是隐形眼镜的配戴者,我们至少应该希望他半年左右要回来,要检查一次他眼球的状况,包括他配戴的状况到底适合不适合,也许他现在戴的强生设计不一样特别适合他,应该换成其他的品牌。或者换成另外一种设计。

眼镜行业我们太多在讲交易,而太少在讲专业。我们这个行业老是对外讲,尤其是官方的媒体老是对外讲,眼镜这个产业是半医半商,真的吗?现在哪一家真的做到半医半商?包括眼科,全球的状况其实只有一样,光学跟眼科有密集交叉的地方肉,但是眼科给人家的感觉比眼镜店专业,从视光领域的角度来看,视光跟眼科是完全不一样的领域,眼科医生不一定会验光,但我们没有跟老百姓说过,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。验光师法我们国家没有通过。

真正把这个行业做好,我们必须要转换的就是我们总体的思维。这个行业近几年其实很热闹。木九十都是跨界跳进来的,都不是做眼镜的。最近很热闹的一大堆资本驱动行业,O2O解决方案等等,现在有各行各业从外面冲进来,都是跨界进来的。那他们的思路就不会局限在我们这个思路,我们现在很多人在讨论你这个东西卖给我的价格好贵,能不能再便宜一点?这谈的都是交易层面的事情,我们要探讨的是未来产业应该走的方向,往哪个地方走?

中国13亿人口,13.9亿人口,需要视力矫正的有超过10个亿,以我们现在眼镜店的分布和数量,其实是远远不够的,为什么这个产业还是长不大?理论上来讲,这个产业需要那么大的人,需要服务10亿人口的产业,我们每一家眼镜店是不是每天要排队?那为什么没有呢?为什么没有排队?现在客流量反而在下降,就是因为消费者无感。

这些不同的产业跨界进来了以后,冲进来了以后,对现有传统的眼镜产业一定会产生很大很大的影响。这几年来哪些渠道发展的最快?这几年来经济很不好,但是眼科专业渠道里面配镜部门增长都在20%几以上,还有一点很特别,我最近发现了一个现象叫做视力矫正,视力锻炼与培训机构,视力锻炼与培训机构我真的找了一家来跟我聊,认真说实际上也没有办法真正解决小孩子的视力以及眼球的状况,他等于是一种科学化的眼睛运动潮,科学化的瑜伽,对眼球的瑜伽,可以让小孩子在视力部分放松,然后锻炼他眼部机能,培养更佳眼视力状况,但绝对无法解决近视的问题。所谓的儿童视力健康中心,现在如雨春笋,在全中国到处开,而且收费并不便宜,一个疗程一万多块人民币,但市场非常火热。这个事情不是应该眼镜店该做的事情吗?为什么有视力锻炼中心和眼科的市场而且都在蓬勃发展?这都是针对我们儿童的。

我们蓬勃发展起来,现在都在做成人视力解决办法,因为成人的视力相对稳定,不复杂,所以就比较简单地一次搞定,单光镜片,最近还好一点,因为我们有抗疲劳镜片。真正走入50岁以后的市场,肯定是渐进多焦或者是其他功能型镜片,但是这个市场远远低于潜力所在。

我这几年一直在不断地呼吁视光师的地位,我说宝岛未来两个核心战略,这两个核心战略要坚持很多年。第一,用科技的力量转变现有的零售架构。第二,不断地加强所有验光师跟视光师的专业实力。因为只有不断地在专业领域投资,不断地提升视光师的收入和社会地位,这个行业才有未来。

既然是一个战略,这个战略就是要做长久、持续的投入和发展,这样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,所以这是我们不断地在呼吁的地方。以前可能三十年前,卖眼镜给人家的印象就是拉了一箱货,就干这个事。视光师是准医生,是个医生的职照,视光师在讲英语的国家,尤其是英国跟澳大利亚的体系,视光是非常先进的,有整个自己的理论学士包括AD学位。视光师博士,澳大利亚跟英国的视光师有基本处方权,可以开处方药,就是个医生。但是国内法律框架没有提到这个需求,但是各位,中国立法过程当中,有时候就是一刀切的,一下子告诉你们,2015年12月1号开始,开眼镜店必须要有合格的视光师,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,请问这个行业怎么对应?

但我相信,在整个需求的部分未来视光朝向更健康的发展,这一定是未来健康的方向。眼镜这个行业真正的真相就是这样子,就是两个口子,一个叫时尚的口子,一个叫医疗的口子。所以我们跟国际沟通时也很纠结,有的公司会告诉我们,镜片不重要,镜框最重要,人类是爱美的,人类的人性是喜欢炫耀的。有的公司说时尚一点都不重要,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地把一副镜片给配出去了。

所以我们说我们眼镜行业接受的信息就是一面要我们向左一面向右,一面是冰水一面是火山,到底我们听谁的?所以为什么眼镜这个产业这么纠结?我常常跟很多人介绍眼镜产业,我们认真思考,眼镜店就是丝芙兰药店,丝芙兰是不是很时尚?药店是不是很土?所以我们往往都是很时尚的元素加上很土的元素。

那视光跟眼科的关系,我觉得在中国,这两个是不同学术,关系其实算很不错,有很多国家视光跟眼科打的你死我活。现在有很多学校有视光和眼科共同一起去研究的一起去读的,中国这么大人口基数的状态下,其实我们还是要发力的。我们如何把视光跟眼科做更完美的结合?这也是眼镜店未来庞大的商机,也是眼镜店行业里面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思维模式。我们现在要不断地研究,视光跟眼科怎么样更好地结合。

我们从去年到现在不断地推动验光师收费,其实也蛮辛苦的,因为中国整个环境还是提倡免费,互联网很多都是免费的。要收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,验光师是怎么收费怎样买单的呢?我们企业接下来要去做。所有的医生如果以后给我看病免费,你会觉得特别开心安慰吗?还是宁愿花钱找知名的医生来看?这个行业是我们内部的问题,那对外的问题是什么?专业的了解,这个专业的了解整个行业不管品牌商还是零售商还是批发商,包括协会,我们都得共同发力,把验光这个专业的水平,就算你的产品跟专业没有关系,但是我们能不能形成行业的资料库?在百度百科和百度知道讲清楚,让消费者能够搜索到什么是好的东西。

“互联网+”对我们来说,可以是一个很复杂的逻辑思维,你可以把它讲得很科技化,但是你要把它简单化很简单,“互联网+”是一个流行的词,其实我们讲的就是如何从现在的现状企业,变成一种未来的企业。未来的企业一定是必须要有巨大消费者洞察能力,然后用技术平台来做支撑,你才有办法变成未来的企业,所以“互联网+”或者是“+互联网”,这两种方向也不大一样。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是文字游戏,+互联网就是你传统企业成立一个电商部门,或者是找了一大堆IT高手进来,把你所有的东西给流程化、技术化,这个就叫“+互联网”,但是互“互联网+”真正的含义是推倒重来。

也许你不懂科技,但是你要懂得科技怎么运用。在不断拜访过程当中,我摸清楚未来科技发展的责任和方向,所以我给自己定了责任。如果把今天推倒重来,把科技跟运用了解更渗透,我会怎么样了解架构?包括视光和眼镜店的产业,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很完美的答案,这是我不断在持续追求的一个答案。未来科技的冲击会很大,所谓的科技还是讲软件,很多人对科技就是电商,就是在天猫上卖东西,这种思维是错的,未来电商以消费者为中心,科技不断迭代,可能是硬件和软件,当科技在不断迭代的时候,消费者整个购物流程怎样转变?你如何适应科技迭代和消费者需求迭代?如果你能适应得了,你就是一家很成功的未来企业,要不然就在这拨世代交替的大浪潮里面慢慢地凋零掉,老化掉。

我期待我们这个行业在未来很懂得运用“互联网+”平台和新科技,让每一家都成为未来的企业。